本帖最後由 梦旅人 於 2020-6-23 16:56 編輯
集体记忆相对不变不灭,需要形式去承载和诠释,所以新乡土公共建筑的介入,是一种‘唤醒’。
而取代移民搬迁的形式,以植入和空间换置等手法来代替,通过公共空间的秩序恢复和散点的分布规划来化解新旧隔阂,则成为恢复乡土文化的自信。
位于岢岚县东南部的宋家沟村,背靠山脉,紧邻高速路。
村庄从东向西,新旧村依次排开,村内村民边界意识明显,公共活动空间缺乏,在2017年时面临着周边自然村村民移民安置的重要任务,同时也难以承担旅游集散和入口节点的重要功能。
面对这一问题,设计团队通过空间的重新梳理,对边界进行了场所植入、柔化与过渡。 沿河岸吸纳周边空余场地形成开放的活动空间,同时植入庙宇、浴室等公共建筑,将原来起单一带状的分割线,变成了有机多元的链接带。
村庄毗邻高速和省道,在山脚下平平无奇,一个尺度适当的村庄标识能够营造起充分场地进入感,同时对宋家沟村历史文脉及本地宋长城文化进行糅合提炼。利用向村民旧砖瓦材料的收集过程,使村标的设计自然而然的从村庄内部渗出,与整个地域互相回应。
利用本地材料的融合感和亲近感形成公共场所的空间,同时也产生了人与互动的关系。简单统一的处理,更为直接也更加凸显了村标的作用。
人民公社院落见证了村庄的历史记忆和现在老人们的青春,是村庄历史变迁和及村内老一代人的记忆,设计团队将其改成了村史馆和村委会。
遵照村民的意愿,维持它原本的风貌,设计团队保留了其木结构,保证其原来的尺度,通过现代建造技术对其进行了加固,在拆除屋顶墙体的过程中,我们邀请了村民前来围观和参与, 供销社改造完成后,被本村人承包为了客栈,同时他也承诺为村庄老人提供食堂服务,其原本偌大的院子变成了公共戏台,为村庄不断注入活力。 如今看来,这种变化让设计团队的方案变得柔和,设计似乎和村庄展开了一场辩论,这让设计者更加理解了乡村,在乡村建设中,接受和参与变成了核心,乡土的感觉也不再依附于形式和风貌,如何完成,比设计呈现更为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