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圖網 |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886073492256
查看: 1121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明贤法师解密印尼金字塔:婆罗浮屠的寂灭和重生 ...

[複製鏈接]

150

主題

0

收聽

5

聽眾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積分
118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5-9-21 11:10:0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旅途分享
地區: 海外 » 印尼
本帖最後由 佛教精舍 於 2015-9-21 14:13 編輯



明贤法师在印尼婆罗浮屠佛

说起佛教圣地,人们都会想到印度,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佛寺却是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历史名城日惹(Yogyakarta)西北约41公里的克都峡谷、文池兰县附近的丘陵地带,被称为“婆罗浮屠(Borobudur)”的佛寺遗址。婆罗浮屠俗称“千佛塔”,又称为“印度尼西亚的金字塔”。

婆罗浮屠与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并称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是印度尼西亚佛教建筑与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同时,婆罗浮屠还被收录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有着“石砌的大乘佛教教科书”、“菩萨修行十地山”、“须弥四洲大乘圣境”的美誉。

据说,婆罗浮屠来自梵语(Vihara Buddha Ur),意为“山丘上的佛塔”。也有解释说“婆罗浮屠”是由梵文的“婆罗”与印尼文“浮屠”两字组成,“婆罗”意为“寺院”,“浮屠”意为“丘陵”,合起来便是“丘陵上的寺院”。


印尼婆罗浮屠佛塔

婆罗浮屠佛教石

婆罗浮屠的建造与沉寂

印度尼西亚位于中南半岛与澳大利亚大陆之间,地跨赤道,国土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被称为“千岛之国”。主要岛屿有爪哇、苏门答腊、加里曼丹、苏拉威西等。

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间以高原、盆地和平原。火山活跃,地震频繁,是太平洋西岸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属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河流众多,水量丰沛。

印尼国家历史悠久。公元4世纪时,爪哇岛已先后建立了几个王国。7世纪时以今苏门答腊巨港为发祥地,形成室利佛逝王国,商业、文化相当繁荣,对外已有经济和文化交往,并成为当时的佛学中心之一。

我国唐代高僧义净三藏到古印度那烂陀寺游学时,曾经过室利佛逝返回中国,并在他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中留下了关于室利佛逝的记载。9-10世纪室利佛逝的版图扩及印度尼西亚西部各岛及马来半岛等地,留下了辉煌的历史文化。

爪哇岛是印尼第二大岛屿,与苏门答腊岛相邻。它是印尼爪哇民族的发源地,拥有灿烂而悠久的古代文明。

公元8世纪,室利佛逝的夏连特拉王朝统治中爪哇,其都城就是日惹。夏连特拉王国为弘扬佛教,举国大兴土木,陆续建起了一批陵庙群,如卡拉珊、巴宛、沙里、门突等等,其中以婆罗浮屠佛塔最为著名。

婆罗浮屠海拔265米。据说早期的婆罗浮屠周围有湖床,底部高出湖床15米。这样的形制结构,与佛教须弥山香水海的宇宙观是一致的,在佛教世界观中,中央的须弥山由香水海环绕四周,欲界、色界、无色界、出世涅槃,层层拔高。这与婆罗浮屠塔被证实的结构如出一辙,依建筑形式和雕刻内容,整个佛塔分成四个部分:塔基代表“欲界”,方台塔身代表“色界”,圆台塔身代表“无色界”,最上一层的主佛塔,则代表超脱三界的“涅槃”,象征众生可由烦恼获得解脱的四大过程: 欲界、色界、无色界、出世间。前三者又称“三界”或“迷界”,人只有经过修行,才能层层超越欲、色、无色之三界,从而走出“迷界”,达到“涅槃”的最高境界。据荷兰学者卡斯帕里斯博士考证,此塔全名为“布弥善帕罗布陀罗”,意为“菩萨修行十地山”,象征菩萨修行成佛所经历的十个阶位,由此也能相互印证。

当然也有不同观点。1931年,一位荷兰艺术家和印度教学者W.O.J .Nieuwenkamp 提出一套理论,认为婆罗浮屠起初是一朵漂浮在湖中的莲花。莲花是佛教艺术中随处可见的形象,经常作为佛陀的宝座和舍利塔的塔基。婆罗浮屠整座建筑似乎呈现一朵莲花的形象,其中佛像似乎代表着大乘佛教中的《妙法莲华经》,而塔顶的三层圆台似乎象征着莲花瓣。地质学家根据发现的粘土沉积物认为Nieuwenkamp 的观点可能成立。

这种观点的合理性还在于,欲界、色界、无色界跟须弥山的结构是相应的,而《妙法莲华经》描述的世界结构其实和《华严经》的结构是一致的,都强调了菩萨修行的十地阶位的过程。十地阶位的情况,以浅浮雕的方式被雕刻在第三层,内容为善财童子参学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体现的十地修行全过程;超越十地后佛国的情况被雕刻在第四层,描绘的是善财童子经由五十三参进入法界,从而获得佛果的过程。

因婆罗浮屠佛塔上没有记录建筑年代,只能通过比较佛塔地基的浮雕和王室族谱的铭文,推算出始建于8世纪中叶(也有分析说始建于公元750年至850年间或8世纪后半期至9 世纪初)。

据说是夏连特拉国王为了收藏释迦牟尼佛的一部分舍利,动用了几十万名石材切割工、搬运工以及木匠,费时50至70年(另一说法是80年),于公元835年竣工。

而关于婆罗浮屠被遗弃,则有多种诠释。有一种假设认为,爪哇人在公元15世纪转变为伊斯兰教徒时遗弃了这座庙宇。另一种理论认为,公元1007年的一次火山爆发引发饥荒,迫使当地居民背井离乡,也致佛教衰微。

参考爪哇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发现印尼以地震多、火山多闻名于世,500多座火山分布在大大小小的岛屿上,其中129座是活火山。

而爪哇岛日惹地区更是地震频发区,据说每年大小地震达千次以上。1007年,婆罗浮屠在一场默拉皮火山大爆发之后,完全被火山灰掩埋起来。当时,日惹市区大部分建筑物都毁于地震,而婆罗浮屠却主体无损,只有个别柱子和石雕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火山爆发虽然是件不幸的事,却让大佛塔“因祸得福”逃过了随后800年可能的人为破坏。因为,不久后印度教的势力在爪哇兴起。在公元13至14世纪,爪哇兴起了印尼历史上最强大的麻喏巴歇王国,伊斯兰教随阿拉伯商队逐渐传入印尼,到15世纪爪哇当地居民改信伊斯兰教直到今天,在这些日子里,爪哇岛上的佛教建筑已难得一见了。




世界最大佛教遗址婆罗浮屠佛




婆罗浮屠佛

重见天日的婆罗浮屠

像吴哥窟和印度的阿旃陀石窟一样,婆罗浮屠在热带丛林的石块和野草之中荒废了800多年。

英荷爪哇战争之后,英国于1811年至1816年统治爪哇。上尉托马斯?斯坦福?莱佛士被任命为爪哇副总督(当时英国未设爪哇总督,因此莱佛士是最高行政长官),他对爪哇历史具有浓厚的兴趣。莱佛士穿越爪哇岛,记录和当地居民的交流,并且收集爪哇古董。莱佛士在1814年巡视三宝垄的途中,听说附近的丛林深处沉睡着一座叫做婆罗浮屠的大佛塔。

莱佛士本人没能发现这座佛塔,便派遣荷兰工程师H.C.Cornellius前往勘察。Cornellius 和他的200名属下花了两个月时间,才在丛林中开拓出一条通往婆罗浮屠的路。沉睡了近千年的古佛塔显露真容,不过由于作业量太大,加之佛塔可能坍塌,工程队没能全部发掘它。Cornellius向莱佛士报告了他的发现,并附上婆罗浮屠的多幅画。

1815年,莱佛士回国后,写成了一部印度尼西亚历史《爪哇历史》,书中记载了这次发现。尽管莱佛士在《爪哇历史》中只用寥寥数句提及此次发现,人们依然将婆罗浮屠的重见天日归功于他。

1835年荷兰行政长官Hartmann对婆罗浮屠非常感兴趣,他继续Cornellius的工作,并且最终发掘了整座佛塔。然而Hartmann没有记录他的勘察活动——即便传说他发现了主舍利塔中的大佛。1842年Hartmann 勘察了主佛塔,但人们不知道他发现了什么。

后来荷兰东印度政府委任工程师F.C. Wilsen 前往勘探,他在1853年的报告中提到一尊百倍于婆罗浮屠其它佛像的大佛。Wilsen 描绘了婆罗浮屠的几百幅浮雕,并且研究了佛塔本身,写下了三篇文章。

此时,荷兰东印度政府又委任J.F.G. Brumund 详细研究佛塔,这项任务于1859年完成。Brumund本想发表一篇附有Wilsen绘图的文章。但是殖民地政府不同意,而Brumund拒绝听命,因此殖民地政府派遣了另一名学者C. Leemans研究佛塔,他最终基于Wilsen和Brumund提供的材料编辑了一本书。1873年婆罗浮屠的第一本详细研究作品出版,一年后被翻译为法文发行。1873年荷兰籍佛兰德裔雕刻师Isidorevan Kinsbergen拍下了佛塔的第一张照片。

婆罗浮屠自19世纪初被英荷殖民者相继发现并挖掘后,虽重见天日,却难免被各方势力蚕食。

婆罗浮屠的一些浮雕和装饰物不时被窃贼和顺手牵羊的游客偷走,并且也曾被当成对外交往的礼物送给来访的邻国国王。成千上万块石砖被当地居民“借走”,几十种无价雕刻品成了富人和权势人家的花园装饰品。此外,婆罗浮屠的“重生”也遭到伊斯兰极端主义者的仇视与破坏。

除了“人祸”外,“天灾”也光顾过婆罗浮屠。2006年5月7日,一场里氏6.2级的地震袭击中爪哇的南部沿海地区,此次地震在日惹造成严重的毁坏和人员伤亡,但所幸婆罗浮屠安然无恙、鼎立不倒。

婆罗浮屠的修葺与再现

1882年,荷兰爪哇殖民地首席文化监察官曾认为佛塔不牢固,建议分解整座佛塔,将浮雕陈列在博物馆中。殖民地政府因此委派一位考古学家进行彻底勘查,评价佛塔的实际情况。这位考古学家的报告认为对佛塔情况的担心不正确,并建议保留佛塔。

接下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爪哇被日本占领,婆罗浮屠在战火中继续沉寂。印尼取得民族独立后,前后几届政府都将婆罗浮屠的修复和保护提上议程,但因为工程巨大,实在难以承担。

1885年,日惹考古学会主席Yzerman发现塔基下面有“隐藏的塔基”,并在1890年-1891年将隐藏塔基的浮雕逐块拍照。荷兰东印度政府获悉之后采取了保护佛塔的必要措施,于1900年设立了一个由三名成员组成的委员会评估佛塔,这三名委员包括:Brandes(艺术历史学家)、Theodor van Erp(荷兰皇家部队工程师)和Van de Kamer(公共事务局建筑工程师)。

1902年该委员会向政府提交了一份三个阶段的修复建议:第一阶段排除直接威胁佛塔稳固的危险,包括修复佛塔的四个角落,加固塔身第一层围栏,修复若干佛龛、拱门、舍利塔和主圆塔;第二阶段包括清理周围的空地,保证日常维护,并且通过修复地板和排水孔改进排水系统;第三阶段包括清理所有松动的石块,清扫塔身第一层围栏以下的部分,清理错乱的石块,修复主圆塔。工程总预算大约48800荷兰盾。

Theodor van Erp随后领导修复工程,遵照“原物归位”的原则于1907年-1911年修复婆罗浮屠。前面的7个月,Van Erp 的工程队挖掘佛塔周围的地面,以寻找丢失的佛像头部和石板,随后分解和重建了塔顶的3层圆台和舍利塔。同时,Van Erp 发现了其它一些修复佛塔的方法,并且提交了另一份预算34600荷兰盾的计划。此后,婆罗浮屠初步恢复了往日的辉煌。

由于经费有限,Van Erp 并没有解决排水问题。在接下来的15年里,佛塔的墙体受到持续的浸袭而浮雕逐渐出现新的裂痕。Van Erp 在修复中采用的混凝土含酸性成分,这些成分腐蚀了佛塔的其它部分。因此佛塔急需进一步彻底的翻新。

从此之后,人们陆续小规模修复佛塔。1960年代后期,印度尼西亚政府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佛塔的大修。197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印度尼西亚政府通过一项主要修复计划(据说“号召国际间各领域的专业人士”“联合了27个国家”),并于1975年-1982年(也有说法是1975年-1987年,多数人说是1973年-1983年)执行了一次彻底的修复工程。此次修复加固了地基,清理了1460片石板,为每一件石块编号,分解并重新组装塔身的5层方台,以及通过埋设管道改进排水系统。修复工程还加设了防渗透层和过滤层。这项庞大的工程雇佣了大约600人,进行清除、填满、修补、灌锡等保护与强化工程。1975年,IBM也加入修复工程,将80万块石头的资料输入电脑,经过电脑的重新组合和拼装,总共花费6901243美元(也有说是2000万美元),用了10年时间,才顺利地重拾婆罗浮屠的旧貌。1991年底,饱经天灾人祸的婆罗浮屠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据悉,婆罗浮屠修复工程非常成功的关键是,尽可能保证佛塔的原始用材,极个别的、因从安全角度考虑实在不行而换上的新石头,也用白色石灰做上了标记,以提示游客这一块石头不是原来的。



印尼婆罗浮屠佛




婆罗浮屠佛教浮

婆罗浮屠的建筑形制:世界上最大的法身(曼荼罗)

印尼婆罗浮屠的整体设计和方形各层浮雕的内容,无疑体现了佛教密宗曼荼罗义理,而建筑整体结构则是佛教密宗曼荼罗义理的具体而形象的物化体现。

这种由五个同心方台呈角锥体和三个圆台组成的圆锥体及顶部佛塔群组成的建筑构造风格,构成了该塔获“东方金字塔”美称的关键。

婆罗浮屠是一座庞大的阶梯式锥形实心建筑,没有门窗,也没有梁柱,完全用附近河流中石头砌成,据说造塔用去了200多万块石头(另一说法是220万块石头),光佛塔底层的巨石,每块就重达一吨。而且是根据印度的窣堵波而建,且试图在整体上造就一个立体的曼荼罗。

爪哇在佛教历史上起过很重要的作用,其原因就在于它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中转站之一。中国和印度都是佛教大国,中国的僧人要求法,印度的僧人要传教,然而两国之间隔着喜马拉雅山,来往不便,只有两条路能够到达,分别是北方玄奘大师走过的丝绸之路和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北方的陆路十分艰险,要跨越帕米尔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还经常兵荒马乱,所以很多僧人选择了从南方入海,然后经爪哇岛北上。

唐代的义净三藏曾经途经爪哇去印度求法,他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里记载,爪哇有多位印度高僧,所以很多中国僧人从四川和东都洛阳南下至此拜师修行。

当时爪哇最重要的印度高僧莫过于密宗五祖金刚智三藏。密宗,顾名思义就是“秘密的宗派”,传说释迦牟尼佛当年对此修行法门密而不传,直到龙树菩萨在南印度黑峰山开铁塔得真传,密宗才又重兴于世。

金刚智三藏是龙树菩萨的徒孙,精研《金刚顶瑜伽经》,所到之处,必建金刚界大曼荼罗灌顶道场,上起王公下至黎民,无不虔诚礼敬。

金刚智三藏于公元719年来到中国,被唐玄宗封为大唐国师,成为中国密宗的创始人。今天密宗只在两个地方还有,分别是日本的唐密和西藏的藏密。唐密和爪哇关系很密切,因为密宗五祖金刚智法师和六祖金刚不空法师都是由爪哇去的中国。

后来不空法师传七祖惠果法师,惠果法师传日本遣唐僧空海大师,空海大师在日本高野山创立真言宗,是为密宗八祖。藏密也和爪哇大有渊源,因为噶当派的始祖阿底峡大师曾于1013年来到统治爪哇的室利佛逝帝国学佛法20年,然后才去西藏传教。

密宗在爪哇曾经如此昌盛,婆罗浮屠当然与之脱不了干系。密宗法门虽然深奥,但是外显的艺术设计,最典型的就是曼荼罗。

曼荼罗是梵文音译,意思是“坛城”,或者说密宗的宇宙方位图。曼荼罗有两种,分别是金刚世界和胎藏世界,婆罗浮屠从平面上看,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一个超大的曼荼罗坛城。

另外,爪哇的民间传说认为Gunadharma是婆罗浮屠的建筑师,人们对他所知甚少。据说,Gunadharma在建造过程中,采用的基本长度单位称为tala,是人脸上从前额发际到下颌底部的距离,或者是尽量伸展拇指和中指时两个指尖的距离。显然这样的长度单位因人而异,但佛塔的度量十分精确。

1977年的一次统计发现,佛塔各部分经常形成4:6:9的比例。随后人们在附近的佛教庙宇Pawon和Mendhut发现了同样的比例。考古学家猜想这一比例具有历法、天文和宇宙观的意义,就像柬埔寨的吴哥窟。




婆罗浮屠石



神秘的微

浅浮雕:石砌的大乘佛法教科书

婆罗浮屠佛塔属于大乘教建筑,它承袭了印度笈多王朝典雅文静的艺术风格,体现了浑圆与稳健的美感,是亚洲乃至世界最著名的佛教建筑之一。

佛塔的建筑材料是取自附近河流的约5万5千立方米的火山石,约200多万块安山岩和玄武岩。这些石料被切成合适的大小,由人工运至建筑地点,没有任何粘合剂,石块之间用榫卯连接。建筑完工之后工匠们在石块上刻下浮雕。

佛塔建有良好的排水系统,每个角上都有装饰着滴水嘴兽的排水孔,整座佛塔共有100个这样的排水孔。

婆罗浮屠共计10层。除了方形塔基外,它还有4 层回廊的方形平台、3 层圆台和名为婆罗浮屠之巅的大窣堵坡(圣佛塔),各层平台向上依次收缩,在顶部有一座主佛塔。

塔顶距离地面约42米,据传,塔顶钟形大佛龛的尖端曾因触雷而被毁掉,因而现在高度近35 米。佛塔的顶端为一座巨大的钟形堵波,直径9.9 米。

佛塔基地面部分占地1.23 万平方米,呈四方形,边长123米。基座上有面积依次递减的五层方形台,边长分别为89、82、69、61 米;方形台上又有面积依次递减的三层圆形平台,直径分别为51、38、26 米,形成了下方上圆的立体形态,合成佛教至高数字“9”字。

第1层距塔基的边缘7米,然后每层以2米的差距缩小,留下狭长的走廊。四边正中都有出入口直通塔顶,总共有32只石狮子看守。主入口在东边——婆罗浮屠浮雕上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婆罗浮屠的浮雕艺术极为杰出,塔上的浮雕吸取印度佛教艺术的精华,浮雕的内容主要是佛传故事以及佛本生故事,犹如一篇讲述佛界与人间故事的连环画,尤其突出的是艺术家能在布满小孔及微粒的火山石上较好地表现出人体肌肤的柔润感,使得人物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美仑美奂,因此,婆罗浮屠又被誉为“石砌的佛学教科书”。

婆罗浮屠的浮雕风格虽然有一些印度婆罗门教和东南亚佛教石刻艺术的痕迹,但更多的是表现出了爪哇人自己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旨趣。风格上与柬埔寨的吴哥窟,以及印度婆罗门教、佛教的石刻都有很大的差别。

婆罗浮屠回廊和栏杆上,主壁和栏楯间共有4个宽约2米的回廊,装饰着精细的浅浮雕,覆盖了整个表面,在全长约3200米的范围内,共计有1300幅佛经故事浮雕,1212幅装饰浮雕。回廊两旁石壁上的叙事浮雕顺时针分布,而回廊上的则呈反方向分布。

在婆罗浮屠10层的建筑中,塔基周围建有防护墙,后来又被火山灰掩埋,这个部分象征佛教中的欲界。这个隐藏的部分是1885年发现的,这部分隐藏的塔基里刻有160幅描绘了真实欲界的浮雕。塔基之上的4层方坛回廊壁上雕有2672幅浮雕,分别取材于《大业分别经》、《普曜经》、《本生鬘》等大乘经典。

第2层的回廊浮雕内容为本生、佛传、譬喻和说法,描绘了释迦牟尼佛从下生到成道涅槃的全过程;

第3层回廊主壁题材为《华严经?入法界品》中的善财童子历参图;

第4层回廊是善财童子历参的延续,也有人说是“叙述了善财五十三参修成正果的故事”。3-4层的浮雕,佛陀与菩萨往往与动物飞鸟、舞女乐师、渔民猎人杂处,以及国王和武士、古船和战争等。

第5-6层回廊尚未明了。据悉,可能是《华严经》的普贤菩萨行愿赞等。

在各方形层的栏杆上,每隔一定距离配置一个向外的佛龛,共432个。龛内各安置一尊大坐佛。婆罗浮屠共有姿态各异的佛像505尊,分置于各层壁龛,每尊佛像均以双足跏趺的行姿在莲花座上及塔顶的舍利塔中。

第7-9层为无色界,建有72座佛塔,塔内各置一尊与真人一般大小的石雕坐佛像。这些佛像被塔身罩住,人们只能透过塔孔看到“真身”,大部分都保存完好。如今,多个塔身已被打开,可以看到精美佛像的完整身姿。透过菱形镂空的塔身,可以看见佛像分别按东、南、西、北、中不同方位,分别作出“指地”、“施与”、“禅定”、“无畏”、“转法轮”等各种手印,而且佛像的面部神情以及手指、手掌、手臂等各部也是千姿百态,迥然各异,工艺精巧传神。主佛塔为钟钵形,直径10 米,高16 米,塔座雕有莲花图案,周围密封,空无一物。专家猜测,这样的建造格局是为了表示释迦牟尼佛修成正果、佛觉悟时的空寂境界。高耸入云的主塔在三层72座小塔的簇拥下,好似佛光普照人间。



印尼婆罗浮屠佛


安详的微

现今的婆罗浮屠

婆罗浮屠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遗迹,现在成了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的荣耀。而伊斯兰教最伟大的艺术杰作之一泰姬陵,现在是印度教为主的国家(印度)的辉煌。最神奇的是,印度教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吴哥窟,现在又成了佛教为主的国家(柬埔寨)的象征。这也许正是佛陀教诲的诸行无常吧!

赞美婆罗浮屠似乎是多数人的心声。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将它的成就与雅典帕提依神庙媲美,他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写道:“大乘佛教在爪哇没有存在多长时间,但它留下人类最美丽的艺术作品之——婆罗浮屠这座永久性的丰碑。它装饰在盘旋上升的台阶上的浅浮雕,描绘了大乘佛教整个神话和玄学世界的图景。婆罗浮屠使创立了这个丰碑的短命的夏连特拉帝国得到了永生。”单从人类历史进程而言,婆罗浮屠的重现,让这段辉煌历史得以重现和永生;而永生的不仅仅是这个短命帝国,更是是大乘十地的佛法——通过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来完成大乘十地的证悟,最终实现超越及成佛。

据资深的旅行家总结:游览这个世界文化遗产有至少两种方法。首先,你可以在凌晨4点起床,在日出前赶到婆罗浮屠,在婆罗浮屠顶层欣赏日出。接下来的一整天,你可以慢慢地、仔细地欣赏婆罗浮屠的浮雕和建筑艺术。另一种方法同样须要在凌晨起床,在日出前赶到婆罗浮屠附近的一座小山,从远处欣赏婆罗浮屠在晨曦中苏醒过来……

从狭窄的楼梯走上婆罗浮屠所在的高台,那种感觉是让人震惊的,看到这座巨型的佛塔从头到脚慢慢地展现在你眼前,直到整个庞大的躯体盖在这座小平原上,任何人的心中都会有种拜服的感觉,不得不对婆罗浮屠宏大的工程、奇巧的构思以及精美绝伦的雕刻艺术赞叹不已。简直难以想象1000多年前的爪哇人是如何完成这项伟大工程的。

重生的婆罗浮屠召唤着无数佛教徒来到这里朝拜。每年5月月圆的第一天,印度尼西亚的佛教徒在这里庆祝卫塞节,纪念释迦牟尼的诞生、悟道和涅槃的日子。

而非常重要的是,印尼所处的室利佛逝,古代佛国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承载着海上丝路由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海上教交通的枢纽功能,其多元化不光是古代如此,今天依然如此,当婆罗浮屠被发现并且受到联合国保护以来,已经召唤着无数的佛教徒来这里朝拜。每年5月月圆的第一天,印度尼西亚的佛教徒在这里庆祝卫塞节。他们以南传佛教的方式来纪念卫塞节,纪念释迦牟尼佛从诞生到悟道的特殊过程,来礼敬这个详细记录大乘佛教教义的世界第一佛塔,在这个过程中已没有了南传或北传佛教的区别。

而同时卫塞节是印度尼西亚的国家假日,纪念活动集中于3座佛教庙宇,游行队伍从孟督塔寺步行出发,经巴旺塔神庙最后到达婆罗浮屠。对于佛弟子而言,以公共假日来纪念这座菩萨十地修行山,这样一个大乘佛塔的重生,实为一件具有重要意义和标志性价值的事。每年在日惹当地,印度尼西亚对于纪念卫赛节的佛陀诞生的国家假日,都会举办浩大的纪念活动。这似乎也标志着南传佛教的发展,最终也将汇归大乘佛教的发展因缘。

而在婆罗浮屠建造的三百多年前,法显大师从附近的爪哇岛沿岸登陆,准备航海东归,但风暴却将他送到了山东青岛的崂山,他在此处登陆,从而成就了那块净土的弘法因缘。

婆罗浮屠是佛教文化的产物,它显示了一条因佛教传播而形成的特殊路线,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在文化的交汇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它的出现也许早于横跨大陆的丝绸之路。许多国家的人民都使用了这条路,其中有印度人、中国人、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和印度尼西亚人等,都是这条道路上的受益者。

关键是,这条道路的存在早于横跨中印大陆的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真正作用的发挥更早。大乘佛教在爪哇没有存在很长的时间,但它留给人类的最美丽的作品婆罗浮屠,却是这里永久性的丰碑。

斯里兰卡是一个停泊港,那些横跨印度洋的人一过马六甲海峡便兵分两路,或者绕道新加坡,或者沿苏门答腊和爪哇岛海岸航行,然后向北直驶中国南部的广东。

海上丝绸之路最后从意大利( 罗马) 延伸到日本( 奈良),把印度洋、西太平洋、中国海、红海和波斯湾连接了起来,所以必须以这条极其丰富多彩的海上交易网为背景去看待婆罗浮屠。东南亚海域在公元7世纪和8世纪海事频繁,在谈到印度——爪哇文明史时,特别是在谈到某个佛教遗址时,我们不应忘记除印度以外其他国家的文化影响所起的作用。

当人们用现代人的手抚摸着千年前的佛像,就像触摸着一个久远的年代。这个庄严宁静的建筑会使人们忘掉时间与空间。人类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日夜不息,而人类创造出来的文明却永恒不朽。
责任编辑:张玺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3_看图王.jpg (306.72 KB, 下載次數: 234)

3_看图王.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 推薦預訂 心靈家園 佛寺機構 家舍地圖 周邊商品 心靈之旅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媒體報道| 加入我們| 法律聲明| 用戶協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