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圖網 |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886073492256
查看: 1067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假面」背后 是穿戴亘古的永恒

[複製鏈接]

150

主題

0

收聽

5

聽眾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積分
118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6-8-31 17:11:5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旅途分享
地區: 其他
穿戴一只装扮的假面,
隐藏凡人真实的样态,
赋予仪式性、神圣性、娱乐性杂揉的精采面容,
在鼓乐声间,
从远古而来……



“面具”往往是现代人们穿梭在钢筋森林中伪装自己的一种表情,而从神秘的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面具”,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

如今这种大部分被遗留在乡村的“神秘假面”文化,俨然已成为在地发展的标志。

福建 大源“傩舞”

「傩舞」为古时驱鬼逐疫,祭礼上的面具舞。西周时期确立傩祭后,直至今日,历时三千多年。

而大源傩舞,相传北宋初年,村里严氏祖先带进当时娱神也娱人的「和藩舞」,后来为感念恩人赵氏相救,塑一尊造像让四人抬之,傩舞人则围着塑像起舞,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以示祭祀。







解放前,每逢迎神庙会,以大源为主的数支傩舞队,陪同神明出游,如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迎妈祖,五月迎五谷神,可看到一队队傩舞,沿途表演。而现今的大源傩舞,每年仍有春、秋两季的祭祀活动(农历五月、十月)。表演者头戴或狰狞或粗犷的面具,敲击小鼓、木板,舞蹈呈现劳动、敬神、赶鬼和欢快的姿态。

台湾 台南“十二婆姐阵”

「十二婆姐阵」引自三十六婆姐中的前十二位婆姐,「婆姐阵」演员多为男性,因传统社会女性不得参与公共事务,又有生理因素,在过往观念里被视为「不洁」,故「婆姐」便是由男性反串。

「十二婆姐阵」起源说法有二,一说《福建闽部别记》记载:「五代后唐永和年间,陈太后(即陈靖姑)得许真君之传授,替闽王解决妖患,救出皇后和三十六位宫女,闽王报恩,将三十六宫女赐赠予陈太后为徒众,称三十六婆姐,个个能除妖、解厄,救援产妇,保胎送子,每年正月十五日,三十六婆姐即分成三组,有求必应,深得民心。」

又有相传陈靖姑生于唐朝,福建省古田县临水乡人,身怀六甲参与地方祈雨法会,不幸流产而亡,临终遗言:「死后必为神,救人产难」,屡次显灵解救乡里妇女难产,遂被立庙尊为「临水夫人」。








演出时,「婆姐们」身穿大红凤仙装,右手持葵扇,左手持纸伞,戴着婆姐面具、白手套和槟榔(就地取材)串成的耳环,以「落地扫」的踩街方式游行,表现欢快的气氛。台湾民间也相信「十二婆姐」可治妇女百病,也职司幼儿问题,一般陪祀于注生娘娘两侧。


台湾「十二婆姐阵」仅见于台南新营、麻豆、六甲、学甲和高雄茄萣等几处乡镇,几近失传的危机,而在政府和民间的协作下,例如麻豆乐龄中心设计课程,至培文小学教授十二婆姐文化,小朋友们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竞赛,架设网站介绍家乡的民俗表演,用自己的方式认识与推扬。

韩国 安东“河回假面”

据传高丽王朝时,河回村经常闹瘟疫,村内一名姓许的少年,梦到有人告诉他,若想要消除村内的疫情,必须要制作出十一件面具,而且在制造这些假面时,不能被他人看见,否则他将招致死亡。

梦醒后,立刻动手雕刻假面,但当他做到第十一件面具时,喜欢他的金家女儿却忍受不了相思之情,偷偷跑去看他一眼,结果,许姓少年当场身亡,而手上最后一个假面的下巴,也未能完成。




今日在河回假面中,没有下巴的假面,却总面带笑容,也因此被人们称为「傻痴面具」,藉由穿戴傻痴面具表演者的愚蠢的行为,讽刺贵族们的虚假。也有穿戴破戒僧面具,诠释高僧调戏女人的画面,连结生活经验,洋溢批判意识。



▲没有下巴的「傻痴面具」

而为保存国宝第121号的河回假面与重要无形文化财第69号的河回别神祭假面舞,设立河回洞假面博物馆,藏有河回假面,也能一览韩国各地的假面,也展示各国的重要假面。假面材质以木质为多,也有纸质、动物毛皮、石头、泥土等。户外假面舞庭院也有常态性的假面舞公演,让人坠入时空,感受当时庶民的生活况味。



▲河回洞假面博物馆


▲河回洞假面博物馆展品陈设


▲河回洞假面博物馆展品陈设动线


▲假面拓印体验

「假面」或穿戴传说,或祭祀,或生命体验,在不同民族、背景下令人玩味,这个时代的人们用现代的方式,包装保护这亘古的意义,使其历久更弥新。


◆  ◆  ◆  ◆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途中家舍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 推薦預訂 心靈家園 佛寺機構 家舍地圖 周邊商品 心靈之旅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媒體報道| 加入我們| 法律聲明| 用戶協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