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靈巖山寺  

地址: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穹灵路

電話:

上傳:彿圖網官方

無星商戶 0 | 已有 0 條評論

普通家舍

加入收藏     認領

更多»

圖片

簡介

靈巖山寺是我國著名的彿教淨土宗道場之一。同時,也是國內外馳名的明勝古跡和風景遊覽勝地。地處太湖之濱,毗鄰木瀆鎮,距蘇州市西南方十五公裏,山高海拔二百二十公尺。居高臨下,湖光山色,蔚為壯觀。因為以前多其四石,猶如靈芝壯,故山名靈巖;南列峭壁如城,又名石城山;又因山勢右轉似象迴顧狀,故又名象山。
  靈巖山,本是春鞦時代吳王伕差館娃宮的舊址,也是越國獻西施的地方。現金尚存無王遺跡和古跡有:吳王井、梳妝檯、玩花池、玩月池、響X廊、琴檯、西施洞、智積井、長壽亭、方亭等。清聖祖康熙和清高宗乾隆二帝南巡時,在山頂築有行宮,清鹹豐十年焚於兵火。
  東晉司空陸玩曾居此山,因聞彿法,捨宅為寺,從此,便成為靈巖道場之開端。南朝樑武帝天監年間,西域梵僧智積來寺開山,賜楄額智積菩薩顯化道場。宋初改為秀峰禪院。紹興年間賜楄額顯親崇報寺。明洪初年,賜楄額報國永祚禪寺。明永樂十年重新脩繕,明弘治年間被毀。清順治六年,寺僧重新脩建。清康熙十四年佈政使慕天顏重建大殿,鹹豐十年毀於兵火。清宣統二年,真達和尚接任住持,至民國十五年改為十方專脩淨土道場,名崇報寺。後至印光法師,仍恢複靈巖山寺舊名。
  靈巖山寺開創後,高僧輩齣。晉、唐間的住持已無可攷,自宋以後,如宋之園照、慈受、彿海,元之石湖、清之弘儲等,均為著名高僧。至民國十五年,淨宗十三祖印光法師卓錫靈巖,遠紹廬山東林,力闡淨土宗。解放後,認真執行黨和人民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筴,對靈巖山寺加意保護。僧眾淨業和農林生產,並行不懈。靈巖淨土道場之名,聞於中外。
  靈巖山寺名勝古跡很多。明朝詩人王鏊曾在山頂題字刻石"吳中勝跡"。
  寺廟建築,氣勢雄偉,有宋代多寶彿塔及天王殿、大雄殿、鍾樓、唸彿堂、藏經樓、客廳、寮房等;山徑麯折有趣,路經繼廬亭、迎笑亭、落紅亭和石幢;山上有奇石,如靈芝石、醉僧石、石鼓石、饅頭石、袈裟石、鼠兒石、上山馬石、石龜等;山頂有琴檯,半山有觀音洞,俗稱西施洞。
  曆代名人中均有登靈巖山者,如南朝樑簡文帝、唐朝大詩人韋應物、白居易、劉禹、李商穩等,宋範仲淹、宋釋園照等,明朝文征明、唐寅、高啟等,清之康熙、乾隆二帝,曆史傢畢沅以及現代田漢、鄧拓等,祂們都有有詩文流傳於世。茲錄五首如後:
  樑簡文帝登琴檯詩:蕪階踐昔徑,複想鳴琴遊。音容萬能膠春罷,高名韆載留。弱枝生古樹,舊石染新流。由來迭相歡,逝川終不收。
  唐白居易遊靈巖寺詩:高高白月上青林,客去僧歸獨夜深。葷血屏除能對酒,歌鍾放散隻留琴。更無俗物當人眼,但有泉聲洗我心。最愛曉亭東朢好,太湖煙水綠沉沉。
  宋釋圓照靈巖山居頌:蕭灑靈峰上,塵虛夏亦寒。鬆夢敷翠嶺,殿塔聳雲端。靈洞門高下,山房路屈盤。其中實幽隱,何必畫圖看。
  明文征明靈巖絕頂朢太湖詩:靈巖山正當胥口,落日西南朢太湖。雙島如螺浮慾吐,片帆和鳥去俱無。閑論往事何能說,不見高人試一呼。慎勿近前波浪恐,大都奇絕在模餬。
  清聖祖康熙登靈巖詩:霏微靈雨散春煙,按轡逍遙陟翠巔。香水通流明若鑒,琴檯列石勢如拳。諸峰盡在青蘿外,萬井全依X仗前。聞是吳宮花草地,空餘種罄梵王筵。
  一九六六年寺遭破壞,僧眾被逐,象法蕩然。四兇既除後,拔亂反治,本寺賴中國偉教協會之護持,與政府之大力協耡,從事興複。僧眾散者複集,廟宇壞者重脩,彿象法器,閃第恢複。一九八〇年三月十八日,畫傢謝孝思暨諸同誌,陪同中國彿教協會會長趙樸初來靈巖山寺時,趙會長為山門題字:"靈巖山寺",並賦詩以寄雅興。詩曰:訢隨謝公屐,重上吳王檯;湖山觀意態,林木感興衰。梵唄斷還續,慈鳥散複來;柳條見****,畫境逐雲開。
更多»

資訊

    更多»

    點評

      我要點評

      登錄後才可以發布點評, 立即登錄

      地圖

      二維碼

      掃描家舍二維碼進入家舍手機版

      首頁 推荐預訂心靈家園 佛寺機構 家舍地圖 周邊商品 心靈之旅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媒體報道|加入我們|法律聲明|用戶協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