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彿寺  

地址: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 ‎

電話:

上傳:佛圖網官方

無星商戶 0 | 已有 0 條評論

普通家舍

加入收藏     認領

更多»

圖片

簡介

精藍崇觀 禪脩善地——漫話石彿寺

石彿寺地處嘉興南湖梅花洲,唐代銀杏,宋代古橋,元代遺跡,亙古流水,衰廢遞代,勝緣今興。

石佛寺位于嘉兴市南湖区东南部的凤桥镇。

相对于嘉善、平湖等地,石佛寺所处的嘉兴南部地势高峻,有众多高墩土丘,具体而言,石佛寺东有白坟墩,北有刘家墩及白虎墩,南有盛家墩及半山,这些高墩群周围河道环绕,水网密布,从考古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环境往往就是史前古村落的遗迹,而据专家分析,这些高墩以及河道均非自然地貌,而有着很多人工的遗迹,是考古学上典型的“土筑金字塔”。这些高墩群与石佛寺的距离都在2、5公里之内,也就是说,石佛寺所在的位置正是这个史前文化遗址的中心区域。可以肯定,在史前时期石佛寺周边一带已经有古人类居住,并且居住数量很大。


【石佛寺历史】


石佛寺的始建年代已无考。对于石佛寺记录最早见于北宋宰相蒋之奇的《日录》记载,文字比较简洁,此录下:

宝圣石佛院在嘉兴县东南,唐至德二年于寺基掘石佛四躯,至今见存,天圣中赐名宝圣,人但呼“石佛寺”。

至德二年是是目前能够知道的古寺重光的确切年份,从这一年开始,石佛寺的名字一直被叫到现在,尽管期间曾被朝廷赐名,但官方的行政命令最终没能改变民间习惯,“人但呼石佛寺”。唐朝以降,石佛寺迭经修缮,至宋代时石佛寺影响及于朝野,这从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第一,天圣元年(1023),宋仁宗御赐“保圣院”。第二,石佛寺在宋仁宗赐名之后,又被一代名相蒋之奇记录在他的著作中,石佛寺至此成为与“帝王”、“将相”有缘的寺院。第三,与蒋之奇同时代的著名诗人陈舜俞来到石佛寺,并写下《保圣院》一诗,这是最早描写石佛寺的诗。


进入元朝,徐硕作《至元嘉禾志》,石佛寺赫然在焉,《志》称:“保圣院,在县东南二十七里”,徐硕考证说:“唐至德二年,立寺基,获石佛四躯,因置石佛院,宋天圣元年五月,赐今名”。可见,保圣院的名字一直保留到了元朝,到元朝末年,嘉兴一带战火频仍,石佛寺遭受毁灭性破坏。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石佛寺被朝廷正式定名为“石佛教寺”。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僧子敬重建石佛寺,并且开辟了八景,从此开始,石佛寺游人渐多,俨然一时名刹。此后石佛寺兴衰交替,直到明朝晚期,石佛寺高僧允冲对石佛寺光大起了重要作用,当时石佛寺的地位可与峨嵋、普陀相提并论。


明末清初,石佛寺又一次遭受破坏,此后,经过多次重修和重建,石佛寺规模基本没有大的变化,直至洪杨之乱时期,除了正殿被毁外,其他建筑没有大的破坏。乾隆年间,石佛寺被《浙江通志》列为嘉兴十大寺院之一。


【石佛寺景观】


石佛寺延续了传统寺庙建筑的风格和布局,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石佛寺的美在于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之间的相互因应,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早在明朝,诗人高道素就说石佛寺已经是“精蓝崇观,游观聚会胜地”,姚宏谟也说:“茂林修竹之盛,演诵梵呗之音,甲于他寺”。

明代中期,石佛寺就已经形成著名的“八景”,分别为金刚桧、菩提树、一鉴泉、四佛石、梅花洲、青莲池、香花桥、白云邱。正因为有了这八景,“寺之名乃益显”(姚宏谟语)。

到了清朝乾嘉时期,凤桥诗人潘鸿谟总结石佛寺的景观,写下了组诗《石佛寺十二景》,分别为:青莲沼、白云邱、双龙眼、一鉴泉、八菩提、万竹林、金刚桧、狮喉槐、读书台、文笔峰、藤罗市、梅花洲。而今这些风景已经成为历史,今人只能从古人对石佛寺八景及十二景的描述略窥石佛寺盛时气象。

除了八景和十二景,石佛寺周边至今存有许多古老的景观,有名的如:

三步两爿桥,东为常丰,西为聚秀。据说,这两座桥为清朝时候,某当铺商为方面人们往来而建,因为其当铺名“常丰”,而他的千金名叫“聚秀”,于是就把这两座命名为“常丰”、“聚秀”。

香花桥,在山门之前,潘鸿谟《寺门步月》中有“香花桥晚风”的句子,令人有沁入心脾之感。

麒麟塘,也名瞿林塘,南北长三十六里,迤俪流至石佛寺前。潘鸿谟《芳游曲》云“瞿林塘口踏春泥”。

霍王庙,在石佛寺旁,宋·张尧同有《霍将军庙》:弼漢功非淺,谗夫可奈何?海神今亦畏,安敢起风波。

望虎墩,在石佛寺旁,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云:妾家城南望虎墩,郎家城北白牛村。白牛不见郎骑至,望虎何由过郭门。

千年银杏,现存两株,隔河相对,是石佛寺千年历史的见证。


石佛高僧

石佛寺作为宗教和文化并重的寺院,代有高僧,特别是有许多文学僧,李日华说石佛寺“僧率恬雅好文”,这是石佛寺的一大特色。其中最著者是明晚期的高僧允冲,他礼一洲和尚为师,后在石佛寺闭关多年,潜心研读三藏。允冲在文人士大夫中影响巨大,是明代晚期嘉兴佛教界的翘楚,徐必达、岳元声、李日等都与他结方外交。在他的主持下,重修了大殿、廊房、大悲殿、伽蓝殿。他也是继紫柏大师后嘉兴佛教界最早贮藏《嘉兴藏》的人,并且重建了藏经阁,以为贮藏之所。允冲大师影响所被,不仅奠定了石佛寺在嘉兴佛教界的领袖地位,而且更使"十方游锡,参峨嵋,礼洛迦者,闻石佛名无不纡径而至"。至此,石佛寺才真正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说,允冲是石佛寺中兴的最大功臣。


此外曾在石佛寺历史上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僧人还有:

允才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作“允才”,赵文华《嘉兴图记》作“元才”,字雪岑,石佛寺僧,元代著名画家,所作墨梅竹松似丁子卿。


子敬 石佛寺僧,石佛寺在元末兵火中受到极大破坏,子敬于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重建石佛寺。


圆方 石佛寺僧,石佛寺“八景”闻名遐迩,但到了嘉靖年间却已经破败不堪,嘉靖四十二年(1563),圆方重修寺院,使“八景”焕然一新。


法济,字慈航,嘉兴人,明代晚期石佛寺僧,著有《竹间语》,与李日华交善,李诗"竹间新语在,风味似卢能"云云,即指法济。法济也善诗,其《得养性兄书》诗云:故人寄我白云笺,梦里深谈去住缘。萍散偶随鸥浪远,松高不免兔丝缠。舒怀晚啸千岩月,薄视秋横万里天。悬想已知河海味,归來共煮故山泉。


本中,字养性,明代晚期石佛寺僧,有《过本觉寺三过堂》诗:文翁兰若接村墟,满径蒿莱岁月余。塔拥珠光衔舍利。池涵碧水浸芙蕖。疏花鸟语和清梵,古壁蜗涎学篆书。寂寂空堂谁复过,去来今事总成虚。


圆澄(1561-1626), 字湛然,别号散木,绍兴人,俗姓夏,得戒于"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莲池大师,嗣法于大觉方念。圆澄受到莲池大师的器重,甚至以古佛期之。  圆澄大师开始时与六祖一样,并不识字,但他勇猛精进,掩关六年后,一旦豁然贯通,讲经典俱有妙理,成为继"四大高僧"后的又一位影响颇巨的高僧大德。他的著作《楞严臆说》、《法华意语》、《金刚三昧经注》、《涅盘会疏》、《慨古录》、《宗门或问》、《湛然圆成禅师语录》等。他有一首著名的禅诗,充满机锋,诗云:白云与我最相知,我住山时它亦随, 侵早和风辞嶂外,晚来依旧护柴扉。

圆澄湛然大师是李日华的方外友,明神宗万历年间,在石佛寺僧允冲、韵松及李日华等人的邀请和促成下,大师来到石佛寺讲《妙法莲华经》,一事听众云集,多达千人,成为嘉兴佛教史上的一大盛事,李日华为此写下了《石佛寺讲妙法莲华经募营千人斋供疏》。



除了以上各位主要僧人外,石佛寺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但事迹不详的僧人还有存心、古心、韵松、道光、守谦、石林等等。

现任石佛寺方丈,同时也是石佛禅修中心的创始人明奘法师,出家弘法多年,他的思维超前,具有特立独行的禅者风范,他突破常规禅门教法,提出“文化、国际、现代、人心、自然”的理念。明奘法师98年率先将南传佛教的内观禅修(Vipassana)课程引到大陆。2001年开始创办庐山禅茶会,利用五一、十一和春节这三个公共假期,在全国各地兴起各种形式的“清净行”系列禅修活动,在当时的国内佛教界和社会中引起很大的反响。“清静行”系列禅修活动以不拘一格的形式,活泼灵动地将禅的种子播撒在全国各地,受到很多非佛教徒尤其年轻人的欢迎。

明奘法师倡导关注提升净化升华普遍存在的人类心灵诉求,注重在生活中把握禅法,融佛法在平常日用中的佛法本来,也即现法乐住的当下、直接、不二的禅风,率先在内地倡导直指人心的,淡化宗教色彩的,淡化信仰归属的,面对每一颗具体的心灵的善地禅修系列活动。明奘法师还引进了马来西亚的“儿童戏剧营”、“行者培训营”、泰国南传 “正念动中禅”等活动并将其改造成适合中国的模式,在各地举办针对不同人群的特色课程。



善地禅修


2007年11月28日石佛寺重兴破土,2010年4月18日石佛寺大雄宝殿落成开光,2011年春节,石佛寺禅堂正式启用,三年辛苦,一日俨然。今日之石佛寺以其国际化禅修而闻名,然而其禅风并非始自今日。早在明代,石佛寺高僧允冲就已经在寺内建起禅堂,被称为"本堂开山之祖"。

石佛寺自恢复重建以来,在明奘法师带领下,坚持禅讲并重,以禅为主,戮力打造直契人心、融归自然、承传文化、国际多元、现代创新的禅风特点,目前石佛寺已逐步建设成为浙北地区唯一可以举办大型禅修活动的共修道场。石佛寺作为国际善地禅修中心的根本道场之一,贯彻“清净行•生活禅”的理念,结合现代人的身心特点和需求,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系列禅修活动、佛法推广及各种文化活动,以期拓辟一片心灵的净土、智慧的殿堂。用现代文明对接佛法,以简单、直接、实在的禅修方法引导一切有情众生,净化心灵烦恼、提升内在品质、体悟生命实相、安享清凉本来,从而成就人间的佛国净土。对于弘扬正法、净化人心,传续佛法慧命,建设和谐社会,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无不意义深远。


更多»

資訊

    更多»

    點評

      我要點評

      登錄後才可以發布點評, 立即登錄

      地圖

      二維碼

      掃描家舍二維碼進入家舍手機版

      首頁 推荐預訂心靈家園 佛寺機構 家舍地圖 周邊商品 心靈之旅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媒體報道|加入我們|法律聲明|用戶協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