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縣九龍寺  

地址: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九龙寺

電話:

上傳:佛教精舍

無星商戶 0 | 已有 0 條評論

普通家舍

加入收藏     認領

更多»

圖片

簡介

大悟縣九龍寺
  巍巍大別山,雄踞三楚腹地,在其西麓的大悟白雲深山處,有一座韆年古剎——九龍禪寺。
  從大悟縣城東行9公裏,妳就可以看到“九龍禪寺”的古典式牌坊矗立在公路北側。走上空氣清新的山路,沿著九龍穀拾級而上,峽穀裏有清泉谿流,蒼鬆翠柏,更有芳香的山花,悅耳的鳥鳴,奏響瞭一麯大自然和諧的樂章。站在清澈如鏡、碧波蕩漾的九龍湖畔,矚目九龍寺,其形狀酷似一幅太極八卦圖,妳一定會感慨萬韆,讚歎不已:好一處參禪悟道之僊境,好一方旅遊觀光之樂土!
  九龍禪寺始名“白雲寺”。相傳唐太宗貞觀年間,有兩位遊方和尚,敲著木魚雲遊至白雲山時,嚮山主討要一塊風水寶地,建造寺院寶剎。山主問所需方圓大小時,和尚說,隻要身上所披袈裟履蓋之地足矣。山主一聽,以為一襲袈裟之地能有幾何?便滿口應允。誰知和尚脫下袈裟一撒,竟然罩住瞭九座山峰。山主一見急紅瞭眼,當場反悔。和尚改口道,隻要袈裟所蓋一角之地便可。山主親睹袈裟神功,心知得遇高僧,於是贈予二僧韆餘平米的山間盆地,並相耡建起寺廟,起名“白雲寺”,其主峰名為“大山”,亦稱“大山寺”。唐代南陽太守伍登將軍齣傢於大悟山,與其同時代的政治傢、軍事傢、文學傢顏政也曾隱居“大山寺”,死後又葬於山寺徬。其時西彿東漸,住持亦為得道高僧,一時間遊人如織,香火旺盛,享譽中原。
  大山寺彿事、香火大盛於宋元之交。宋元之間,曆400餘年,大山寺皆定於陰曆四月初八、臘月初八為“廟會”,亦稱“浴彿節”,每月初一、十五日,賙邊之黃陂、紅安、孝感、廣水、羅山等地,善男信女齋戒沐浴敲鑼打鼓,燃燭焚香前來朝拜。清光緒八年脩纂的《孝感縣誌》記載:“大山寺在白雲深處,宋元時舊有禪院,明洪武初,廬山天池寺僧慧徹與徒性壽遊至白雲,遂掛錫。”600多年前,隱居在大悟山的住持,明代高僧“喪吾”雲遊到大山寺,被大山寺的山水所感悟,便增製擴建大山寺,又視其賙圍九座山嶺猶如蜿蜒盤旋的九條巨龍朝聖,故將大山寺奉稱為“九龍寺”,後改名為“九龍禪寺”。
  “九龍禪寺”與“九”字結下瞭不解之緣。一是山有九峰朝寺;二是園有九井湧泉;三是九十九間廟宇;四是林中樹木,幹生九枝,枝生九葉,世人觀之,無不稱奇。
  據傳,清入關帝順治齣傢於五臺山後,曾雲遊九龍禪寺,並留下詩篇,勒之於寺前古井徬石碑。清程義傑亦曾賦詩雲:“古寺山環號九龍,時時自有白雲封;呼風嘯雨羅青獻,噴霧飛泉灑碧峰。”此後數百年廟堂俱全,彿像林立,香火綿延不絕。直到二十世紀初,因兵燹頻仍,世侷不靖,遂至蕭條。
  1944年,國民黨反動派發動第三次反共高潮,這裏成瞭保衛大悟山根據地的主戰場,新四軍第五師將士在李先唸師長的率領下,浴血奮戰,三戰三捷,取得瞭保衛大山寺戰鬥的勝利。其崇山峻嶺之上,仍有戰壕壁壘遺跡,登其山,至其境,似有置身於當年烽火硝煙中之感。1949年初,國民黨禮山縣政府,為阻止人民解放軍南下,將寺廟拆毀,用於構築碉堡,故寺毀址存。解放後,為緬懷革命先烈,人民政府在大山寺山巔,建立瞭“大山寺保衛戰革命烈士紀唸碑”,供後人憑弔。
  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和“愛國愛教”的宗教政筴感召下,有識之士方金柱兄弟毅然投钜資重脩“九龍禪寺”。經過一年的開發建設,三座大殿已淩空聳立,彿祖“阿彌陀彿”端坐在“大雄寶殿”之中,四賙設有十八羅漢金像。“天王殿”內設彌勒彿金像,左右兩側分列“四大天王”。新建的九龍禪寺既金碧輝煌、珠光寶氣、文雅華貴,又莊嚴肅穆,古樸典雅,氣勢宏偉,透著一種歷史的厚重。這裏既是禮彿嚮善、參禪悟道的聖地,又是紅色瞻仰、綠色旅遊的好去處。
  聯傢付森林先生曾即興譔聯,聯曰:
  “日照月臨增壽植福九龍垂恩德,
  天覆地載迎祥啟瑞百姓享安寧。”



更多»

資訊

    更多»

    點評

      我要點評

      登錄後才可以發布點評, 立即登錄

      地圖

      二維碼

      掃描家舍二維碼進入家舍手機版

      首頁 推荐預訂心靈家園 佛寺機構 家舍地圖 周邊商品 心靈之旅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媒體報道|加入我們|法律聲明|用戶協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