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河北承德的普乐寺隔武烈河与避暑山庄相对,与外八庙的其他寺庙一道,众
星捧月般环绕在避暑山庄周围。普乐寺建于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其建
庙宗旨与外八庙的其他寺庙大体一致,“修建一座庙,省却十万兵”,都是为了
“统战”目的而建立起来的政治平台。但说到具体的建设背景,还是显得比较特
殊。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清朝政府彻底平定了准噶尔部贵族的叛乱以
及天山南麓的回部大小和卓木的叛乱,使中央政府的行政统辖范围再次达到了巴
尔喀什湖以西和葱岭以北。
巴尔喀什湖,古称“夷播海”,位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部,在19世纪中
期(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隶属中国。葱岭,为古代中国人对今帕米尔高原及昆
仑山、喀喇昆仑山西部诸山的统称,为古代东、西方陆路交通的要道,自汉、唐
以来,中国政府都曾对其实施行政统辖。但截至清代初叶,生活在巴尔喀什湖一
带的左、右哈萨克族,生活在葱岭以北的东、西布鲁特(柯尔克孜族),以及生
活在南疆地区的维吾尔族,已与祖国内地隔绝多年。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
年),他们终于摆脱了蒙古准噶尔部的控制,恢复了同中央政府的联系。
此后,西北各族与清朝政府的关系日益密切,他们不断派代表到承德避暑山
庄朝觐,奉表贡物,接受封赏,“且每岁山庄秋巡,内外扎萨克(清代将蒙古族
住区分设为若干旗,每旗旗长称为扎萨克)观光以来者,肩摩踵接”,并经常伴
随乾隆皇帝去围场行猎。为了表示对西北各民族宗教信印的尊重,进一步团结少
数民族首领,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乾隆皇帝“将欲因其教,不易其俗”,顺理
成章地修建了这座庙宇,敕赐“普乐寺”之名,即天下统一、普天同乐的意思。
因此可以说,普乐寺的修建,是各民族团结的象征。1961年,普乐寺被列为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备受各族人民的爱护和崇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