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注福寺  

地址: 福建省福州闽侯县南屿镇

電話:

上傳:佛教精舍

無星商戶 0 | 已有 0 條評論

普通家舍

加入收藏     認領

更多»

圖片

簡介

福建省福州闽侯县南屿镇注福寺
  位于南屿镇的双峰村,双峰村后山是一座大岩顶(双峰山),山下有一座注福寺。 依寺碑记载,旗山在清朝之前就有“九庵十八寺”之说。据《闽都记》载,旗山寺观鼎盛时期,曾是“钟声佛号闻十里,路上行人半是僧”。后多次毁于兵匪和火灾,现存8个庵寺。注福寺始建于北宋徽宗年南宋高宗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原始祖庙位于永福县(今永泰县)台口镇,后由葛岭镇东坑院里寺飞炉于此,1994年经无数热心公益的乡民共同整饰,香火鼎盛,内供奉五大威灵公,闻名远近。
  注福寺坐北朝南,共两进,一进是戏台,过天井后,二进是大殿。戏台于清宣统年间、民国丁巳(民国六年,1917年)重修,1988年再修,至今在戏台的石柱上还留有“民国岁在丁巳年信士吴章典、章杨、文江、旺釭、章威、章第、用武、章菖同喜捐”的题刻。

  依寺碑记载,注福寺始建于北宋徽宗年间(1102-1106),也有人说是南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年)。原始祖庙位于永福县(今永泰县)台口镇,后由葛岭镇东坑院里寺飞炉于此,几经扩建,至清末宣统年间方成规模。文革“破四旧”时期,神人共遭劫难,金身被毁,寺貌无存,成为食堂及碾米加工场所。1988年,族人吴妹哥、吴国平、吴友梅、吴诗利等人发起,恢复注福寺神位,购香炉,建神龛。1989年清明期间,旅台乡亲吴华藩次子吴斯耀率弟侄子女十余人回归故里,探亲祭祖,见五灵公威灵全无,于心不安,乃捐资六万元重修寺庙,翌年四月始成,至1994年经无数热心公益的乡民共同整饬,建筑总面积达到400多平方米。其造型古朴,结构严谨,气韵沉雄,香火鼎盛,闻名远近。
  注福寺还保留着一座建于清代的古戏台,坐北朝南,为三面敞开单檐歇山顶亭式,与正殿神龛相对应。藻井呈八角形,分六层组成,顶部中央有雕刻成莲状的垂头,井栏榫卯垒叠,构筑简约精巧。戏台正面屏门饰以“寿”字漏窗,上方悬挂有“思无邪”匾额;两侧边门作为演员上下场之通道,门额蕉叶匾上分别嵌有“出风”、“入雅”字样。其间覆竹楹联题曰:“丑旦生末净是真是假;宫商角征羽宜古宜今。”生动谐趣,道出了戏曲文化的内涵。戏台于清宣统年间、民国丁巳(民国六年,1917年)两次重修,1988年再修,至今在戏台的石柱上还留有“民国岁在丁巳年信士吴章典、章杨、文江、旺釭、章威、章第、用武、章菖同喜捐”、“季春中浣(三月中旬)吉旦立,信士吴华杨、云彤、季荃、华祥、华蓉、亨枝、华良、利位同喜捐”的题刻。
更多»

資訊

    更多»

    點評

      我要點評

      登錄後才可以發布點評, 立即登錄

      地圖

      二維碼

      掃描家舍二維碼進入家舍手機版

      首頁 推荐預訂心靈家園 佛寺機構 家舍地圖 周邊商品 心靈之旅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媒體報道|加入我們|法律聲明|用戶協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