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莲峰庙位于提督马路与关闸横路交界处,古名天妃庙, 建于1592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从清代起经历多次翻修、扩建,始成今日之规模。
莲峰庙是澳门三大禅院之一,正殿有二进,首进为天后殿,供奉天后圣母;二进为观音殿,每逢观音诞期,香火鼎盛。正殿两侧分别为武帝殿和仁寿殿。
1839年,作为钦差大臣的两广总督林则徐巡视澳门,曾在莲峰台案传见澳葡官员。近来,在庙前空地先后建起了林则徐像及纪念馆,以彰显这位民族英雄的眼光与胆识。
莲峰庙初建于明万历廿年(1592年),有僧人在此为人消灾去疾而享誉四方。其后得信众捐赠金银布帛,建成此庙。到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进行扩建,更名慈护宫;乾隆年间又重修,名为莲峰新庙;经过1876年重修后,始成今日模样。
在庙宇的名称上,古名为天妃庙。由于庙内供奉了观音与关帝,而寺名却只“天妃”,在文人墨客眼中甚为不妥。直到清嘉庆年间,香山知县许乃来按西岳华山庙的先例,手书门额“莲峰庙”三字,从此天妃庙改成了莲峰庙。到清光绪年间庙宇大修时,才将此三字做成了匾额,高悬于庙门之上。莲峰庙的供奉格局也保持至今,成为有别于其他寺庙的一大特色。
莲峰庙曾是当年官吏和华人商贾的议事厅,直至清朝嘉庆和道光年间仍为官吏临澳办案的驻节处。最著名的历史事件,是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到巡阅澳门,于1839年9月3日在莲峰庙天后殿前的亭台上接见葡萄牙理事官,并宣布严禁鸦片,下令葡萄牙人驱逐英国的鸦片贩子。为记念此中国历史事件,现巳于庙前空地建有林则徐像和林则徐纪念馆。
莲峰庙旁,保存了1848年葡萄牙人进占关闸开辟马路时所置的石块,其上刻有葡萄牙盾徽。莲峰庙内藏有云水僧-释童真大师的二字挂匾“妙观”和一幅砌有神龙、巨鲤的壁画等,都增添了莲峰庙在历史和艺术上的价值。
关于莲峰庙的来历,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公元1278年,元兵入侵中原,宋军南逃。左丞相文天祥决定让右丞相陆秀夫护驾,由海路直航潮阳海门。他自己则赶回故乡江西招募勤王义军,准备经福建汀州到海门与陆秀夫部队会合。
不料,陆秀夫在海上问路时,渔民把海门听成新会的崖门,使他们错航崖门而去。
10月初,文天祥赶到潮阳城外,拜过双忠公,留下诗词,埋下战马,来到海门渔村外的矮崖,爬上一块巨石,望着滔滔波海,宋军踪迹杳杳,而半壁山河已陷敌手,百姓遭异族统治,不由长叹一声,顿足长啸。
他的这种精忠报国的精神,感动天地。随着这一叹一顿,文天祥脚下的巨石竟被他跺得裂了开来,成了一座形似莲花的山峰。后人便把此峰称为“莲花峰”。
是澳门著名禅院之一,与妈阁庙、普济禅院并称为澳门三大禅院。莲峰庙原名天妃庙,又名关阐庙、慈护宫,后因枕落莲峰山而得名,建于1592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从清朝起多次进行修建,1876年经过的修后形成现在的规模。
莲峰庙横连三座,内殿二进,供奉着多位神抵。门前广场宽旷,围以石栏,建筑宏伟,庙貌森严。庙门有幅楹联“莲花涵镜海;峰景接连瀛”。首进为天后殿,供奉天后圣母,天后殿左右为关帝殿、药王殿。二进为观音殿,供奉观音大师。观音殿后依次为吕祖殿、金花娘娘殿。庙后为小花园,有亭台花草,风景宜人。
天后殿前有一亭台,是清朝官吏到澳门巡阅、审案的场所。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两广总督林则徐为了禁烟而亲到澳门巡视,临时驻在该庙,并在莲峰庙台案传见过澳葡官员。现在庙前树立着林则徐的石像,并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天后殿挂有“恩光浩大”的牌匾,以纪念他在澳门重振国威的辉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