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客家祖先發源於中原,就是現在的河南及山東西部,河北、山西的南部,陜西東部,地居華廈之中;客家人因幾經戰亂,流離潘遷數萬里,歷經數朝代,所到之處聚族而居,始終保留其原有語言、風俗習慣、未被當地人同化。初自五胡亂華,中原人輾轉南遷時,已有給客制度、南齊書州郡誌云:「時百姓遭難,流民多庇大戶以為客、以流民失籍,始條名上有司為給客制度」。當時政府為了管理起見,把戶籍分成兩種,凡原先居住的通稱為「主籍」,凡北方遷來的漢人通稱「客籍」,此乃客家之起源。
由於遷移過程中經過千辛萬苦,內憂外患,輾轉漂泊歷經艱困,所到之處地瘠、民貧,飽嚐疫苦謀求生存;由於環境所迫,養成了「勤儉奮鬥、刻苦耐勞」之精神,產生了「晴耕雨讀、清風明月、光前裕德、祖德流芳」的美德。
歷經多年的籌劃,高雄市客家文物館終於在87年11月落成啟用,這是台灣地區首座針對客家族群為服務對象而成立的文物館,意義深遠。高雄市客籍人士遍佈全市各角落,約佔全市人口七分之一,尤以三民區義民廟一帶,聚落成社區,每年農曆七月二十日的義民廟普渡,更是全市客籍人士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慶之一,頗具民俗特色。高市客籍人士主要來自桃竹苗、東勢、美濃及屏東等地區,分別組有同鄉會,他們在各行各業中都能嶄露頭角,成就傑出。
客 家 文 化 精 神 未 來 願 景
客家文物館內展示許多我們平常不易接觸到,或是只有在電視上才會看到的生活必需品,如一整套的嫁妝、床、餐桌、食物櫃,有錢人家才有的書桌和書櫃等等,還有結婚用的轎子,都真實的一一的呈現在眼前;看著這些結實無比的家具和展示櫃中的藍布杉,即可感受到客家人的實在。
展示館中庭的草地上有著耕田的農夫和水牛,完全的展現了吃苦耐勞的精神;該館旁邊和後面均是兒童遊戲的公園,是個玩耍、放鬆心情好地方。
短期內文物館將利用民間資源,配合公園整體景觀,結合其他族群舉辦各項活動,將二號公園營造成客家文物村;長遠目標則希望聯結一、二號公園、市立美術館、中華藝術學校等鄰近設施,使之成為一個觀光帶,進而吸引國內外人士前來參觀,發揚特有客家文化風格。
為推動市民直接參與市政規劃決策,並結合民間資源,市府依地方自治的精神制定『高雄市客家文化事務基金會設置自治條例』,客家文化事務基金會目前已進入遴選董監事的階段,基金會將負責推展館內各項有關活動。
開 放 時 間
星期一休館。
星期二至星期五上午9:00 ~ 12:00、下午1:30~ 5:00。
星期六及例假日上午9:00 ~下午5:00
不收入場費用。
在文物館的地下室,參訪者可以看到一些描寫客家生活以及客家歷史的珍貴照片;跟其他地方的展示不太一樣的是這裏的照片介紹也包括英文解說,除此之外,地下室還收藏了一些傳統的中國國畫以及書法作品;這裏有販售許多原創作品,主要是用來資助文物館的經營成本所需。
文物館裏也提供一系列各式各樣的白天課程,包括傳統音樂,油畫,還有歐洲花卉繪畫等;每個星期有二個小時的時間,一次課程為期12週,費用是1500元,晚上也有提供一些學習客家話及客家民謠的課程,費用為300元。
交 通 位 置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同盟二路215號
公車:53、28、高雄客家文物館北站
開車:中山高或南二高至高雄>九如路交流道>九如一路>九如二路>自立一路右轉>左轉接同盟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