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福寺  

地址: 〒611-0011京都府宇治市五庄三番割34

電話:

上傳:佛教精舍

無星商戶 0 | 已有 0 條評論

普通家舍

加入收藏     認領

更多»

圖片

簡介

萬福寺始建於1661年5月,占地四萬數千坪。它的緣起,完全在於一個來自中國的名曰隱元(1592-1673)的高僧。隱元出生於福建福清的一戶農家,21歲時因去尋找外出的父親,在浙江北部一帶遊歷,後在普陀山拜見觀音佛像而萌生出家之念,以後歷經坎坷,46歲時繼承了師祖費隱的衣缽,成了家鄉黃檗山萬福寺(屬禪宗臨濟宗楊岐派)的住持,因修養深湛而深孚眾望,逐漸成了一代名僧。17世紀初期,因興盛的海上貿易,日本的長崎一時成了來自福建、浙江等地的華僑的集聚地,於是自1624年起先後興建了興福寺、崇福寺和福濟寺三座具有中國明代風格的寺院(被稱為“三福寺”)。1649年,崇福寺(該寺周圍因福建人居多,又被稱為“福州寺”)的第二代住持圓寂,一時無人繼位,就請隱元的一位弟子來擔任住持,不料在赴任途中死於海難。於是就恭請隱元赴日,初時隱元因念及自己已是六旬高齡,曾數度謝絕,後為對方的誠意所感動,在他63歲的1654年,攜帶了多名弟子遠涉重洋,乘坐鄭成功的船隻自廈門來到了長崎。其時江戶幕府已經實行了鎖國政策,除了部分中國商人可在長崎指定的區域(即所謂的“唐人屋敷”)內居住生活外,已不允許外國人自由登陸。隱元因其崇高的聲望和當地僧人特別的疏通,不僅擔任了崇福寺的第四代住持,並於翌年9月自長崎來到了大阪的普門寺。1658年,又被引薦給江戶的德川將軍,幕府當局為隱元的高僧氣度所折服,將京都附近宇治地區的一片土地賜給他建造伽藍,當地元老等也慷慨捐出資金。

隱元出於對自己家鄉的深切摯愛,將新建的寺院命名為黃檗山萬福寺,並完全依照家鄉寺院的建構,悉心策劃營造,在此擔任住持三年後,將住持之席禪讓給弟子木庵,自己則隱退於竣工不久的松隱堂,但他仍然是寺院的最高核心。在他晚年,除潛心研究佛法外,還親自製定了影響深遠的《黃檗清規》,並撰寫了《松隱集》《松隱二集》《禪餘歌》等多冊著述,將中國明代(隱元東渡日本時,中國雖然已發生了王朝更迭,但他所延承的則完全是明代的文化)的禪林禮法和規矩完整地傳到了日本,同時創建了黃檗宗,與臨濟宗和曹洞宗並舉,形成了日本禪宗的三足鼎立之勢,興盛時宗門下的寺院達到上千座,現今仍有半數留存,萬福寺也就成了黃檗宗的大本山,連先期興建的長崎“三福寺”也皈依了黃檗宗。可貴的是,萬福寺由於地處偏僻,長期以來得以遠離戰火和兵亂,並奇跡般的倖免於火災,整個的寺院建築和雕塑、器物都得以完整的保存下來,所有的屋宇都是三百五十年前的原貌,其中的十七座建築被日本政府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
更多»

資訊

    更多»

    點評

      我要點評

      登錄後才可以發布點評, 立即登錄

      地圖

      二維碼

      掃描家舍二維碼進入家舍手機版

      首頁 推荐預訂心靈家園 佛寺機構 家舍地圖 周邊商品 心靈之旅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媒體報道|加入我們|法律聲明|用戶協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