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殊院  

地址: 日本 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区一乗寺竹ノ内町42 ‎

電話: 81 75-781-5010

上傳:佛教精舍

無星商戶 0 | 已有 0 條評論

普通家舍

加入收藏     認領

更多»

圖片

簡介

曼殊院最早是日本天臺宗的創立者最澄在比叡山修建的一座小廟,十五世紀末,慈運大僧正(日本古代管理佛教事務的最高一級的官員)入寺擔任住持。當時,由皇族和權臣藤原家族中攝關家(天皇幼年時的輔政官稱“攝政”,成年後的輔政官稱“關白”)的子弟擔任住持的寺院稱為“門跡”,因慈運是伏見宮貞常親王之子,所以曼殊院也就成了天臺宗的五大門跡之一。寺院幾經遷移,十七世紀中葉由身為“天臺座主”(天臺宗中的最高職位)的良尚法親王遷至修學院離宮附近,至今也有350多年了。良尚法親王是修建桂離宮的八條宮智仁親王的次子,和其父一樣也很有藝術趣味,精於茶道花道書道,擅長園林營造,而在移建曼殊院的過程中又得到其父傾力相助,使得該寺的風格比較接近桂離宮,故有“小離宮”之稱。
曼殊院從外表看,一點都不起眼,寺門很小,也很樸素,如果沒有門框上的一塊木牌寫著“曼殊院門跡”五個字,還以為是京都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那種小廟,走過路過誰都不會把它放在眼裏。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寺院又豈可貌相?別看曼殊院貌不驚人,進了殿堂才知道裏面別有洞天,不同凡響。它很像一些由貴族的山莊別墅改建過來的寺院,沒有普通寺廟的那種格局,看不到正殿、講堂、經閣、鐘樓之類的建築,卻有著山莊別墅中經常看到的大書院、小書院、茶室、院棚等,加上建築物前的枯山水庭園,整個就像是一個名寺大刹中的方丈庭園。大概那位“天臺座主”受其父薰陶,就想造個佛門中的山莊別墅。
稱曼殊院為佛門山莊,其實一點都不為過。現在入口處的宸殿就好比是山莊的玄關,從大殿到往裏走,要經過一段曲長的回廊,兩邊用窗戶封閉,內側是建築,外側是庭園,長滿了各種花卉草木。過了回廊,就是大、小書院,用隔扇門隔成一個個房間,裏面陳列著寺內收藏的許多珍貴文物,隔扇門上的畫大都出自狩野派名家的手筆,現已成為日本的重要文化遺產。
寺院建築的周圍,以及天井之類的一方空間,都被營造成枯山水庭園,大大小小,風格不一。最著名的是書院前最大的枯山水庭園,一片白沙鋪在從書院建築到林間的空地上,理出一條條細細的紋路,仿佛大海的波浪,繞著中間兩塊綠洲,上有山峰和叢林,那是兩座仙島,取名叫“龜島”和“鶴島”,好像是在表現像蓬萊三山那樣的海上仙境的意象。整個庭園在背後樹林綠葉的映襯下,顯得非常雅致,同時也能感受到一種海闊天空、虛幻飄渺的禪境。除了這個被定為國家級名勝的枯山水庭園,曼殊院也是京都觀賞紅葉的名勝之地。
  在曼殊院宸殿門上掛有“媚灶”一匾,這兩字語出《論語·八佾》:“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奧”指尊貴的祭祀場所,“灶”是五種經常性的祭祀對象之一,後世化出“背奧媚灶”這一成語,用來借喻背著君主而阿附權臣,顯然是貶義的。曼殊院既然將這兩字掛在殿門上,又顯然不會用貶義。如果換個角度來看,就祭祀本身而言,場所再尊貴也只是場所而已,不如祭祀對象具有實在的功能,能保佑祭祀的人,所以更應該值得重視,那麼“媚灶”還是有一定的道理。曼殊院是不是想藉此告訴人們:寺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所供奉的佛和菩薩,進了曼殊院,不要只知流連光景,而忘了燒香拜佛。
更多»

資訊

    更多»

    點評

      我要點評

      登錄後才可以發布點評, 立即登錄

      地圖

      二維碼

      掃描家舍二維碼進入家舍手機版

      首頁 推荐預訂心靈家園 佛寺機構 家舍地圖 周邊商品 心靈之旅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媒體報道|加入我們|法律聲明|用戶協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