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蓮鄉靜修寺  

地址: 高雄市阿莲乡复安村复安217号

電話:

上傳:佛教精舍

無星商戶 0 | 已有 0 條評論

普通家舍

加入收藏     認領

更多»

圖片

簡介

静修寺渊源於修性庵,成立时间在超峰寺、龙湖庵之後,为大岗山上的第3间寺院。原是在家人修行的寺院,後来转为出家师父礼佛清净之所。
  修性庵建立于大正元(1912)年。据民国63年的报纸报导:“该庵系建于民国元年,由高雄县茄定乡人林神君捐资,兴建木屋3间,供3位尼姑修行,以郎元妹为住持。邱氏为六龟乡新威村人,民前15年带发出家,民国元年退隐於该‘修性庵’现址修苦行”。对照修性庵等日据时期户籍资料来看,邱元妹是客家人,确实住在六龟新威村。明治38年9月入住岗山营486超峰寺带发学佛。几年後,龙湖庵成立,移住该庵。大正元年间创立修性庵堂,独自修行。由於“修性庵”是傅家独资兴建,属於私人庵堂,早期并无外人在此修行。
  昭和8(1933)年8月,邱元妹去世,由长于傅丙丁接任住持。翌年,傅丙丁亦死亡,长男傅运荣接手管理。昭和16(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2年後大岗山被日本政府列为军事重地,山上寺院被要求迁移。修性庵迁至燕巢庄面前埔55番地。战後,傅运荣返回大岗山原址重建“修性庵”。
  民国53年,“修性庵”改称“静修堂”。当时堂中供奉本尊观音佛祖、弥陀佛,以及善财龙女。共住了11人,有屋10间、16种法器、乐器,17部经典,财产3万1,600元。由於白蚁侵蚀,木造的“静修院”摇摇欲坠,准备重修。因经费不足,延至63年2月才设计完成,等待核准动工。改为砖造後6年,住持傅运荣去世。由其子孙傅建铃任住持。由于傅建铃志不在此,遂在69(1980)年末聘请慈清法师担任住持,静修堂改称静修寺,为观音道场,住持仅负责管理之务。
  民国74(1985)年,慈清法师正式行文中国佛教会,说明改名事实并申请成为该会团体会员。1年多後,慈清法师因年岁已大(79岁)向管理人傅建铃辞职。76年5月,出身高雄的中年尼师包融法师接任住持。包融法师与传家子孙协议,将静修寺住持、管理人台为一体,住持拥有全权,可以处理财产、人事等事务:明定静修寺住持须出家受戒者。自此,静修寺彻底成为佛教道场,傅家子女除享受进塔等优遇外,已无权干涉寺务:最高权力人物是住持及信徒大会。
  民国78年中,静修寺住持包融去世。静修寺住持虚悬,寺务由当家莲涌师负责。隔1年,信徒大会代表推选超峰寺住持法智法师担任,并兼管理人。81年12月订定静修寺组织章程,静修寺纳入大岗山超峰寺派下,成为相关寺院。92年,法智法师圆寂,後其弟子天亨法师继任住持。
  [弘法、文教]
  定期举办共修法会。
  [交通资讯]
  国道3号田寮交流道→左转峰山路→峰南路→山脚路→中山路→静修寺。
  临济宗大岗山派
  822高雄市阿莲乡复安村复安217号
  TEL:07-6313515

更多»

資訊

    更多»

    點評

      我要點評

      登錄後才可以發布點評, 立即登錄

      地圖

      二維碼

      掃描家舍二維碼進入家舍手機版

      首頁 推荐預訂心靈家園 佛寺機構 家舍地圖 周邊商品 心靈之旅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媒體報道|加入我們|法律聲明|用戶協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