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寺  

地址: 台东市中正路88号

電話:

上傳: 雲煙

無星商戶 0 | 已有 0 條評論

普通家舍

加入收藏     認領

更多»

圖片

簡介

海山寺位于新近拓宽的中正路,从熙来攘往的中华路转入,在路的尽头,离海不远处,矗立著这台东最古老、驰名远近的寺垣。  走进魏峨的的菩提门,站在约四五百坪大的广场往右望,“海山寺”三个大字和高耸的大雄宝殿便呈现在眼前。“法轮常转”镌刻在左右大楼的墙上,分外醒目。  殿前楹柱上,分别刻有五副对联,其中有一副精确点出海山寺的地理环境及志业:  海洋绕佛殿晨钟敲鸣唤醒迷津问觉路  山岭横僧院暮鼓擂振促修慧业悟空门  关于海山寺建寺的经过,寺方的记载是清同治十三年(西元一八七四年),清南路理番同知袁闻柝莅东就职,随行奉请一尊观世音菩萨,以求平安;抵东后就在现址上搭一小祠奉祀。但据连雅堂《台湾通史》记载,袁闻柝抵东时,已是当年十一月(台湾文献会《台湾通志》记载为十二月),却随即因途次染重病,回郡就医。于光绪元年三月,复回卑南,开始推动各项工作,所以可靠的时间应是光绪元年。不过这也无妨于海山寺悠久的历史。海山寺初名“观音祠”,据清代台东直隶州州官胡铁花先生在光绪十九年(西元一八九三年)六月十五日日记所载:“诣天后宫、昭忠祠、观音祠、土地祠行香。”其后观音祠因强烈台风吹倒,复由大陆移居来台先贤张之远、陈贵章、吴勋曹、陈妙哉、徐贵通等人发起创建,到光绪二十五年竣工,始号“海山寺”。  海山寺初立,只根据陈清正先生于民国七十四年采访张之远之女东冬指出:海山寺门前身应为土地祠;观音祠位在今市立游泳池附近,毁于日据时代。张女士自言年轻时常到观音祠行香,故其说法值得参酌。礼聘基隆释德韫为第一任住持,民国二十一年由其弟子释普明接任,二十六年释修然接掌第三任,四十六年释修和继任,六十八年由住持释绍弘主持寺务迄今。目前有常驻法师十二人,全为尼师,分掌各项寺务。回顾海山寺一百二十多年来的历史,经历过多少风雨,成为今日东台湾佛教的重镇,荜路蓝缕的奋斗精神,令人钦佩不已。  海山寺经释修和及释绍弘两位住持及诸方大德的努力,目前拥有高七十二尺,面积一百坪的大雄宝殿一座,主祀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陪祀伽蓝菩萨、韦驮菩萨、地藏王菩萨。左侧是四层楼建筑,有斋堂、讲堂、驻寺法师起居室;右侧是公益组织海山寺护法委员会、悲愿妇女会、普贤行愿会办公室及图书馆。大雄宝殿后有一栋三层楼的弥陀殿,安置信徒骸骨。两殿之间有一花园,设计得颇为精巧:小桥流水,鱼儿悠游、花木欣欣向荣,令人心神舒畅,俗虑全消。全寺面积约有一甲,十分宽敞。海山寺未来的发展,住持释绍弘法师表示:还要靠诸方大德及热心的四百多位男女会员鼎力协助。她目前最大的心愿是建立一个老人收容养护中心,使孤苦无依的老人能颐养天年。“财团法人已筹组妥当,不久就可进行。”绍弘法师充满希望的说。这是海山寺另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她们以宗教家的热忱,不断推动各项社舀福利工作,不但给予人们心灵的安慰,也协助解决了社会的诸多问题。她们的努力,她们的奉献,是苦难凡尘中的一盏明灯,像不远处太平洋滔滔的波浪,不只是一百年,甚或一千年、一万年,都将永远奔腾激涌,佛法无边。
  临济宗月眉山派(尼众道场)  地址:台东市中正路88号  电话:089-322604 089-328355
更多»

資訊

    更多»

    點評

      我要點評

      登錄後才可以發布點評, 立即登錄

      地圖

      二維碼

      掃描家舍二維碼進入家舍手機版

      首頁 推荐預訂心靈家園 佛寺機構 家舍地圖 周邊商品 心靈之旅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媒體報道|加入我們|法律聲明|用戶協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