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留雲禪寺  

地址: 嘉定區南翔鎮人民街100號

電話:

上傳:佛教精舍

無星商戶 0 | 已有 0 條評論

普通家舍

加入收藏     認領

更多»

圖片

簡介

  曾名“白鶴南翔寺”“南翔寺”“雲翔寺”,與南市“留雲禪寺”合併為現“留雲禪寺”,位於嘉定區南翔鎮人民街100號。
南翔寺始建于南北朝梁天監四年(505),因有白鶴落腳於此,而由德齊和尚募建成寺,寺成之日,白鶴南飛,此即命名為“白鶴南翔寺”。此後,因寺而成市,商賈雲集,匯而成鎮,甲于四方,成為江南名鎮。唐開成年間(836—840),由行齊和尚募化,大護法莫少卿舍淨財重修之,寺基擴至180畝,在籍僧伽700多人,殿宇恢宏,樓閣紛呈,成為南翔寺之中興。唐咸通、乾符年間(860—879),增建尊勝陀羅尼石經幢二座(現存放于南翔古猗園內)。唐武宗滅佛(842—845),寺被毀焉
    唯五代吳越王錢鏐、錢椒,世崇佛法,吉光片羽,猶有存者,故而後周亡宋興,佛教中興,並在五代北宋之際(907—1126),重建山門,山門前兩側同時建築兩座磚塔,成為上海古塔中的最古老者。塔前豎有石碑、銘刻有時年107歲的蘇局仙手書“南翔雙塔”四字。1986年對雙塔全面修復,現雙塔高11米,灰磚砌築,仿木結構樓閣式,八面七層,塔底層直徑1.86米,每級四面為壺門,四面為直欞窗,設腰簷、平座、欄板;簷下施五鋪作單抄單昂斗拱,八角形攢尖灰瓦頂,頂上立相輪、刹杆,寶珠構成的鐵鑄塔刹,古樸秀美、玲瓏典雅
   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建普同石塔一座,塔高2米餘,塔身為六角形,採用多塊精緻石刻堆砌,基座運用覆蓮作須彌座裝飾,塔基上多以寶蓋,以仰蓮承受各層塔座,塔身鐫如來佛像和各式花紋文字等。普同塔原坐落于南翔寺九品觀的荷花池中,現存放于南翔古猗園荷花池中。南宋紹定、端平年間(1228—1233),理宗趙昀命丞相鄭清之作書,賜“南翔寺”題匾,從此將“白鶴南翔寺”改稱為“南翔寺”。
    明初,姚廣孝曾來寺題七律《題南翔寺詩》。此後成為燕王朱棣主錄僧的姚廣孝,14歲在長洲(現蘇州)妙智庵出家為僧,據《吳越訪古錄》載姚廣孝出家後常往來家鄉周邊同裡慧日懺院等寺院參拜,終於明洪武十三年(1380)于47歲時在南京得見燕王朱棣並成為其心腹幕僚。明正統年間,江南巡撫周忱以自俸所蓄,號召地方士紳捐資重修雲翔寺;明萬曆年間徽商任良佑耗其全資十之六七,重修雲翔寺。莫少卿、周忱、任良佑三位護法同列畫像於大殿外側廊壁上,以彰其德。直至清初,雲翔寺尚具規模。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2),在南翔寺出家的敏膺和尚在華山遇到康熙帝,兩人相談甚歡,後敏膺上北京叩見康熙,被康熙賜號“香域禪師”。敏膺請求康熙親筆為“南翔寺”題額,康熙帝親書“雲翔寺”,“南翔寺”從此更名為“雲翔寺”。
   明清時代的雲翔寺,前有封家浜,左倚橫瀝,右靠釣浦,後枕師姑浜,以四水為濠,先後共有七座石橋與外界相聯,圍以堅壁四梁,內聚偌大的寺廟建築群落,長年積貯大量的糧油物資,完全有固守一時之能力,每遇小型股匪騷擾,自然成為遠近鄉民的暫避待援之所。清乾隆三十一年(1767)雲翔寺遭遇大火,特別是咸豐、同治年間(1851—1875)的浩劫,太平軍將雲翔寺夷為平地,除宋代雙塔,唐代石經幢外無跡可尋。
     1998年,經政府批准,在南翔恢復已經毀損了二百多年的雲翔寺,並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居士為“雲翔寺”題匾額。上海南市區原有座創建於清光緒二年(1876)的留雲寺,抗戰時期毀於戰火。2001年,留雲寺第六代傳人、臺灣悟明長老倡議重建留雲寺,上海佛教界集合眾議,決定由慧禪法師受命在南翔古鎮原址西移60米重建留雲禪寺,使雲翔寺與留雲寺合而為一,續接香火。歷時三年又五月,仿唐式建築留雲禪寺於2004年建成,總占地面積一公頃,寺廟面積和建築規模在上海寺廟中堪稱第一。
    世界佛教僧伽聯合會名譽會長、臺灣海明禪寺法主和尚悟明長老題寫“留雲禪寺”匾額。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佛教協會會長、上海玉佛寺方丈覺醒大和尚題寫山門聯“雲留雲翔領略幾許禪機此地有雲散天開真如界;塔內塔外普示無邊圓覺是故曰塔影雙照解脫門。”上聯暗喻留雲寺與雲翔寺的隆重合併,下聯暗指五代磚塔的千年滄桑,是為一絕!
更多»

資訊

    更多»

    點評

      我要點評

      登錄後才可以發布點評, 立即登錄

      地圖

      二維碼

      掃描家舍二維碼進入家舍手機版

      首頁 推荐預訂心靈家園 佛寺機構 家舍地圖 周邊商品 心靈之旅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媒體報道|加入我們|法律聲明|用戶協議 
      返回頂部